微信矩阵

官方微信

扫码订阅

扫码开票

杂志内容

山与溪的蝶变

文、摄影/张  陵

金交椅山以形状像一把交椅而得名。实际上怎么看都看不出像一把交椅,怎么看都只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山包。山中从来也没有发现过金矿,倒是有几座瓷窑遗址,可以追溯到宋朝,也有专家考证推到唐代。说是龙窑,其实早已坍塌破败,如今龙形依稀可辨,准确地说,只剩下几个土坑和一堆土疙瘩。“南澳”沉船打捞出大批运往海外的古代瓷器,经考证有相当数量出自晋江的磁灶窑,这些土疙瘩才成了文物,成了宝贝。前些年,我来观光的时候,还能下到坑里近距离观察。这次去,古窑已罩上了红色琉璃瓦顶篷,不再经受日晒雨淋,有效放缓了继续风化的风险,游人也只能站在边上新修的石阶上,保持距离地观赏。保护越来越严格精准,说不定,不久以后,高科技数字化措施都会跟进用上。


微信图片_20231128150659.jpg


金交椅山的龙窑已严重破损,但不远的蜘蛛山龙窑却保存得非常完整。窑头部分已损坏,而其他部分则保留了当年原状,石块和土砖有规则砌垒出的拱型窑体一直伸向山上,得有好几十米。到窑顶,还可能钻进窑内,细细观看内部结构,似乎还能感觉到来自千年前瓷土潮湿的气息。整座瓷窑看样子还很坚固敦实、古朴沧桑,还在传递着一种说不出的精气神。拱顶上和石头缝里,还长着青草,开着小花。一棵巨大的榕树枝繁叶茂,在空中覆盖着半个窑体,多少还能给古窑挡风遮雨。保持如此完好的古代瓷窑,别说在磁灶镇,就算在晋江、在泉州甚至在整个福建,也是少见的一座。有专家说,这座龙窑早于金交椅山,也有说在金交椅山之后。争议得很热闹,但保护工作进展却十分困难。根本原因就在于古窑离居民区太近了,几乎就处在密集的民居当中,无法剥离开。一旦启动保护,就会需要村子整体搬迁,巨额资金成本现阶段还无力承受。不过,有关部门正在想尽办法,在现有条件下,用最大努力实施保护。金交椅山的古窑保护困难就小多了。山上少有民居,都是整片整片的树林,自然环境极佳,有利于各项保护措施得以展开,最醒目的就是在山脚下修建了一座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,外观与我们常见到的博物馆不太一样,看上去更像一座闽南宗族祠堂;里面主要陈列展览着出土的磁灶窑瓷器,介绍磁灶窑制瓷独家的技术工艺。落成不久就成了网红打卡地,引得各地游客纷纷前来。

古代晋江磁灶镇的金交椅山窑、蜘蛛山窑、童子山窑、土尾庵窑等瓷窑总称为“磁灶窑”。随着南宋泉州港的兴盛,磁灶窑发展也跟着进到一个黄金时期,据说龙窑和其他瓷窑能达到数百座,产品运往南洋各国,最远到达非洲,在整条“海上丝绸之路”上很受欢迎,创造了历史上一个磁灶经济奇迹,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。其中,金交椅山的龙窑有四个之多,当年数这里窑火最旺、产品最齐全、交易最活跃。虽然,如今窑火早已熄灭,反而生长出了一种文化的力量,在“泉州: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整体“申遗”中,十分给力。金交椅山遗址保护得最好,是个文化大亮点,帮着得到“申遗”高分。

很少人提到过金交椅山的特殊资源,那就是磁灶人取用了千年的瓷土。千百年前,磁灶人发现了金交椅山上,还有磁灶许多山上那层厚厚的天然赤土,种什么都长不好。种水稻不行,种水果也不行,只能种红薯。农业发展指望不上,却是制瓷的极佳材料。这些无用的土壤,到了聪明的磁灶人手里,就神奇般地变为执壶、水注、瓶、盏、碟、盆、碗、缸、杯等生活用品,由此开发了一个当时很领先的实用瓷工业,经济实力远远超越了农耕时期。没有瓷土,也就创造不出磁灶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,也就没有了“瓷乡”之称。到底是谁发现瓷土,可能早已无从考证,但这一片广阔的无用赤土派了大用,真正激活了磁灶人的生活创造热情和想象,在根本上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。密码在一代又一代普普通通磁灶人脑子里,更在那些不起眼的赤土里。贫瘠赤土,就是磁灶的财富。赤土就是黄金。金交椅形状的山,就是磁灶人的一座金山。多来几次,就越能感觉到,“金交椅山”这名字起得好、叫得响。

山脚下还有一处码头遗址有待考古挖掘和文旅开发。现在被密密的树林和厚厚的杂草盖着,完全看不出当年曾经是梅溪上一座吞吐量最大的货运码头。古时候金交椅山一带生产的实用瓷器,全在这里上船,沿着梅溪运到泉州港,再转运到世界各地。一到船队靠岸装货的时候,梅溪一片繁忙,场面十分壮观。梅溪不仅是磁灶人的母亲河,也是磁灶窑产品走向海外的一条重要通道。金交椅山上的龙窑坍塌了,码头也废弃了,梅溪水还照样日夜流淌,弯弯曲曲,一直流到改革开放大时代。

渴望发家致富的磁灶人再次抓住了历史机遇。他们利用这片丰厚的瓷土资源,发挥看家的传统工艺优势,加上脑子灵、肯吃苦,梅溪两岸的村庄,都办起了大大小小的瓷厂,星罗棋布。产品供不应求,很快打开全国市场,磁灶的陶瓷业满血复活,再度崛起。无数贫困山区的农民们听说这里能吃上饭,有钱赚,纷纷前来做工,人满为患。一时间,磁灶的每一个村庄,都是机器轰鸣,烟囱林立,车辆挤满了道路,门店红红火火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磁灶经济腾飞早期,我曾经参观过梅溪岸边的一个瓷砖生产厂家。工厂规模并不大,车间里都是烟尘,工人脸上嘴上都是灰,劳动强度很大,工资也不高。可工人们却很满足,因为工资再低,也比在老家种地强。我为工人们的劳动精神所感动,也为他们的恶劣劳动环境所担忧。这是一个抓住历史机遇的年代,爱拼才会赢,打拼才能生存,打拼创造财富,别的就先顾不上了。


微信图片_20231128150646.jpg


每一座制瓷工厂,都立起一根烟囱。磁灶镇有几千家工厂,意味着有几千根烟囱。有人说磁灶镇的每一根烟囱背后都是一个“万元户”,每一根烟囱立起来,就表明着产生一个“万元户”。这话一点也不夸张。实际上,这些“万元户”,很快就都成了“十万元户”“百万元户”“千万元户”,有不少还成了“万万元户”。晋江的其他村镇各显神通,各有各的招,有以服装生产为支柱,有以鞋帽为龙头,有的优势在机械制造,有的专注小五金生产,大大小小烟囱炉灶加起来,确实算不过来。不过,有一点谁都明白,晋江富了,晋江人有钱了,经济财富奇迹发生了,“晋江模式”创造出来了。磁灶镇经济总量排在全市第四位,实用瓷成为晋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,为晋江腾飞提供了相当高的贡献率。

梅溪却为之付出了沉痛的代价。浓烟裹着尘埃,遮住了蓝天与白云,污染了清新的空气。大量工业废水排进梅溪,溪水变混了,变臭了,变得有害了,鱼儿都死了,牲口无法饮用。梅溪两岸磁灶人手里有车有房有存款有产业,却被迫生活在有害健康、越来越不安全的环境里。是要发展经济,还是保护生态?经济和生态哪个重要?难道经济快速发展,必然要造成环境破坏?什么才是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?许许多多的从未遇过的问题,像阴霾一样困惑着磁灶人。实际上,整个晋江都在困惑。

在这个发展的紧要历史关头,由“晋江模式”提升出来的“晋江经验”,破解了时代的难题,驱散了晋江人心头的阴霾,走出经济发展瓶颈,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。在强力支持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,“晋江经验”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,引导晋江人民思考、探索和践行两个时代性的重大课题:一是绿色发展,二是共同富裕发展。第一个课题,磁灶人是优等生,功课做得非常漂亮。经过多年的治理改造升级,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型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成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常识。全镇企业还是好几千家,发展势头一点也不减,创新驱动力强劲,在全球经济下行的现在,仍创下历史最好发展时期,体现出中国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。原先那几千根烟囱,绝大多数早就拆除了,剩下一小部分,还在冒烟。放心,这些烟都经过严格环保处理,安全无害。现代企业窗明几净,环境宜人。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,越来越数字化、云端化,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完全改善。老一辈工人灰头土脸的模样,只能在企业保存的历史照片里看到。


WechatIMG16683.jpg

摄影/南  山


今天的磁灶镇,天是蓝的,云是白的,树是绿的,花是红的,梅溪的水是清的。梅溪已开辟为公园,供老百姓休闲健身赏景。金交椅山的古代码头修复后,还能和这里连成一片,建成大的生态保护区。沿着岸边人行步道走一走,做做深呼吸,看看两岸秀丽的风光,还有欢快觅食的鹭鸟,令人心旷神怡。可能的话,就到古镇老街逛一逛,到大排档吃一碗海鲜卤面,定能确认,在这里过日子,幸福指数会很高。

解答第二个课题,难度更大,一时还不容易答好。磁灶人还只能摸索着干,边学习边思考边践行。好在磁灶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。他们感恩祖辈留下的宝贵的工业遗产,传承给后人用之不尽的创造智慧。他们也感恩许许多多从贫困地区来这里的打工者们。没有他们的吃苦耐劳、诚实劳动,就没有磁灶持续繁荣。他们同样是磁灶最辛苦的建设者。在功劳薄上,应该浓重记上他们一笔。他们理应得到社会回报。安居乐业的磁灶,应该成为他们的家。如今村里建新社区,都会给外来打工者们预留出住宅,供他们选择。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老了、退休了,可以和当地老人一样进敬老院,同等享受福利。更让人暖心的是,他们的孩子可以和当地孩子一样进小学、进中学、考大学,不会因为是外来人口而受到不公平待遇,受到不应该的歧视。感恩只是一种朴素的情怀。也许磁灶人正是在感恩中,迈开了“共同富裕”的坚定步伐。

金交椅山是磁灶的文化之山,梅溪是磁灶的生活之溪。生活创造文化,文化改变生活。金交椅山美在历史里,梅溪美在创造历史里,美在磁灶人的乡愁里、血脉里。